《证券市场周刊-市场刊》作者 田江山
受到流动性趋紧、中期业绩不及预期和6月份汇丰PMI初值仅为48.3创9个月新低等多重因素影响,创业板终于低下了“牛头”,周四暴跌3.57%,指数做双头的迹象明显。从历史经验看,强势股补跌表明下跌行情进入“下半场”。多数机构认为,代表未来经济转型方向的小盘股在挤净泡沫后,是较好的介入时机。
创业板业绩乏善可陈
今年创业板行情火爆,自2012年12月4日以来最大涨幅达83%。但是,在不断刷新反弹新高的同时,创业板业绩状况却与股价走势背离。
2013年一季报显示,创业板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下降1.27%,相比2012年的下降幅度明显减缓。不过,和历年一季度相比,今年首季创业板无论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还是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的增幅,均创出了历史最低值。另外,今年一季度,创业板增收不增利的现象仍然未能得到改善,营业收入同比2012年一季度时增长明显加快,但成本上升对于利润侵蚀较为严重,导致营业利润率较2012年下滑11.86%。从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来看,创业板公司一季度更是入不敷出,为-60.07亿元。
此外,根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6月20日,已经发布中报预告的创业板公司有40家,其中预增续盈的公司有20家,预减的公司有19家,另有一家不确定,远低于全部A股62.6%的整体预喜比例,创业板公司的中报业绩着实让投资者捏一把汗。
众所周知,业绩和流动性是股价中长期趋势的决定性因素。在当前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反映小公司景气指数的汇丰PMI初值创9个月新低,成为压垮创业板的最后一根稻草。
机构、产业资本减仓创业板
其实创业板周四暴跌早有端倪,一方面,指数在6月17日放量冲高回落,此后两个交易日成交额逐渐缩减,显示做多资金买入意愿趋弱;另一方面,领涨股掌趣科技、乐视网、中青宝等传媒及移动互联类股票出现高位天量阴K线,显示出抛压明显增大,说明资金对创业板后市的看法趋于谨慎。6月份以来,在创业板震荡期间,机构席位的资金出现了大幅度的减仓,根据交易所数据显示,从6月3日到6月20日,机构席位总计买入6.6亿元,卖出11.01亿元,卖出力度远超过买入力度。尤其是对一些前期涨幅较大的公司大笔减仓迹象明显,比如在乐视网6月6日、13日股价上涨过程中,机构连续减仓约3亿元,同行业的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机构卖出。虽然机构也对前期涨幅不大的部分个股进行了加仓,但是力度有限。
产业资本方面,根据WIND统计,今年的创业板的解禁压力空前(见附表),合计有271家公司大小非解禁,占全部355家公司的76.34%。全年累计解禁总股数157.24亿股。全年解禁峰值将出现在8月和9月,分别为24.87亿股和15.63亿股,而且10月、12月的解禁规模也不容小觑。
5月份创业板减持金额创历史记录,重要股东减持3.3亿股、市值约55亿元,而增持金额相形见绌,仅有1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创业板合计遭到股东减持110亿元,规模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而从历史上规律来看,重要股东大规模减持往往意味着股价阶段性高点。
中长期看好新兴和消费行业小盘股
创业板指数周四的暴跌,使券商、基金等机构对其后市分歧加大。北京重阳投资宏观分析师寇志伟表示,至少从整体上看,创业板公司相对于主板公司并未表现出更高的成长性。本轮创业板牛市行情更像是充裕的流动性盛宴中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而流动性收紧、新股发行重启、中报业绩不及预期等因素,都将使这场游戏结束。与之相比,瑞银证券分析师陈李看法则比较折中,认为受制于投资者情绪回落、资金面趋紧、全球流动预期改变等因素影响,近期小盘将会展开调整,但是中长期仍旧看好,原因在于:一,在整体宏观经济疲弱的情况下,盈利良好、成长潜力较大的公司仍然会是投资者偏好的标的;二,成长溢价趋势不会随阶段性的流动性变化而变化,尽管会出现一定的调整,预计当下跌到2013年市盈率30倍的时候,成长股就会恢复吸引力。
对于后市小盘股的机会,广发证券认为代表经济结构转变方向的TMT(电子科技、通信、传媒)、生物制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仍是市场的热点,这一趋势可能长期延续。在投资策略上,由于新一届政府将关注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转型,环保智慧城市、消费升级等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另外,按照往年经验,消费类小盘股下半年会取得超额收益,今年除了医药、传媒出现行情之外,诸如白酒等消费类股表现不尽人意,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类股能否出现持续行情,还要看中报业绩等数据,如果成长性得到验证,消费类股行情将再度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