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产业概念股
据业界测算,“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总额将超过1000亿元,相关上市公司可获得先机,对于具备业务优势的部分上市公司而言,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文中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做买卖建议。)垃圾焚烧产业千亿投资待掘
8月14日,工信部网站披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表明政府将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步伐。文件要求在2015年前把环保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并重申“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87万吨/日以上,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达到无害化处理总能力的35%以上。”
随着城市的发展,各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长,垃圾处理能力相对不足,污染环境的问题也日渐突出,一些城市已经面临“垃圾围城”的困境;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也对城市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提出新的要求。专家指出,节能环保产业属于典型的政策法规驱动型产业,政府加强引导,能够驱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市场。
据上证报报道,2012年,发改委和国务院相继公布的两份文件,为垃圾发电行业快速发展铺平了道路。2012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文统一全国垃圾发电项目上网电价。文件规定自2012年4月1日起,以生活垃圾为原料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均先按其入厂垃圾处理量折算成上网电量进行结算,每吨生活垃圾折算上网电量暂定为280千瓦时,并执行全国统一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含税)。统一上网电价明确了垃圾发电项目的收益,大大激发了各方资本投资建设垃圾发电项目的积极性。2012年4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二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明确要求到2015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县城达到7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中选用焚烧技术的达到35%,东部地区选用焚烧技术达到48%,这意味着焚烧将逐渐成为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十二五”期间,规划新增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8万吨/日,其中,设市城市新增能力39.8万吨/日,县城新增能力18.2万吨/日。到2015年,全国形成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87.1万吨/日。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底,全国设市城市和县城生活垃圾年清运量2.21亿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63.5%,其中设市城市77.9%,县城27.4%。这说明我国垃圾处理能力距离规划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未来仍有较大的投资空间。规划预计“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总投资约2636亿元;“十二五”期间新增加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58万吨/日,其中40%是垃圾焚烧方式,目前每吨垃圾焚烧投资额约50万元,那么,可以测算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投资总额在1160亿元,占预算总投资的44%。
今年8月,中国采购和招标网主办的“2013第二届中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招标采购评价推介”活动评选出了“2013中国十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资人”,城投控股的全资子公司上海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榜上有名。另外,主办方将于9月27日在京举办国内首个“垃圾焚烧发电BOT特许经营项目招投标研讨会”,并正在筹备成立“中国垃圾焚烧发电产业联盟”,产业联盟将为地方政府特别是三线城市的政府招标人,提供垃圾焚烧发电BOT特许经营方面的培训服务及可研、立项、招标、项目后评价等服务。这也表明国内垃圾发电项目投资环境越来越成熟,有利于实现“十二五”规划要求。 目前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多以BOT模式开展,该模式对投资方的资本实力有较高要求,也因此提高行业进入门槛,有利于提升行业集中度,并使投资项目保持较高的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资本实力较强,有望在这一轮行业大发展中抢得先机。
桑德环境是国内固废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公司近年来发力城市垃圾处理项目,2012年以来相继签下7个垃圾发电项目,7月份公司公告拟参与印尼万隆的垃圾处理项目。公司在2012年末配股融资18.5亿元资金,在年初又提出30亿元债券融资计划,充足的资金储备是连续签订垃圾发电项目的坚实保障。
燃控科技已经成功签约数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公司近期表示,由公司投资建设的诸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正抓紧建设,预计在2013年底投产。
雪迪龙公司成功研制出垃圾焚烧烟气监测系统,是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必不可少的安装设备。在刚刚公布的半年报中,公司表示垃圾焚烧烟气监测产品2012年增长缓慢,不过随着2013年国家投入的逐渐增加,预计该项业务在未来长期内仍会有良好发展。(证券时报网)
桑德环境:固废处置产业的航母,驶向蓝海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撰写日期:2013年08月07日
公司具备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整体解决方案的实力,面临的行业空间巨大。公司的固废处置业务涵盖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业以及医疗危废处理、餐厨垃圾处理等,主要是以垃圾综合处理业务为重心,不断横向拓展固废处置领域,其中垃圾处理项目占比一直保持在70%左右。经营模式主要以EPC为主,并逐步转向BOT模式。“十二五”期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总投资额约2636亿元,较“十一五”实际投资额增长370%,未来的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公司运营项目逐步增多,将进一步拓展盈利空间。公司在手订单充足,目前正在开展的固废处置项目总金额累计达到43.57亿元,其中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项目占绝对比例。从各项目的进展看,前期开工的项目在经过一年甚至更长的建设期后,即将进入运营期。随着越来越多的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将持续贡献业务收入和现金流入。
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已经占据一席之地。公司在同类市场竞争对手中排名相对靠前,2010年市场占有率为4.43%。虽然从处理项目和处理规模上看,与上海环境、北京环卫等公司相比虽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与大型垃圾处理企业相比,公司拥有独特的设备成本优势,同时承接项目不仅仅在大中型项目,还涵盖诸多小型垃圾处理项目,在项目招投标中已经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水务运营业务总体将保持平稳发展。公司的污水处理业务在行业中具备较强的运营实力,但公司的污水处理业务在总体收入中占比相对较小,未来发展战略主要是以持续平稳增长为主。
给予“推荐”评级。预计13、14、15年EPS分别为0.9元、1.23元、1.72元,对应的PE分别为42倍、31倍、22倍。看好公司未来长期的发展空间,首次给予“推荐”评级。
雪迪龙:脱硝市场爆发促收入增长,但行业竞争也有所加剧
研究机构:招商证券撰写日期:2013年08月15日
201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2%,符合预期。201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37%;营业成本1.1亿元,同比增长54%;归属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22%,折合每股收益为0.13元(按最新股本全面摊薄),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同时,公司预计2013年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5%-35%,仍保持稳健增长。
脱硝市场启动促进公司环境监测系统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环保标准加严后,脱硫脱硝烟分监测系统的市场增加。一方面,燃煤中小锅炉的脱硫烟分监测系统销售保证了公司脱硫监测业绩的稳定;另一方面,2013年脱硝市场开始爆发式增长,公司的脱硝烟分监测系统销售也快速增加,带动了上半年公司环境监测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
预计全年脱硝烟分监测系统销售收入增长也将至少在30%以上。竞争加剧及进口设备导致毛利率下滑,现金回款有所改善,但应收款仍较多。
在市场大好、收入增加的环境下,同时也带来了参与者增加、竞争加剧等问题。2013年上半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3%,同比下滑了6个百分点。毛利率的下滑一方面与竞争加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脱硝市场启动初期、很多设备要求进口、导致成本增加有关系。相对来说,上半年公司现金流的状况更乐观一些,回款较去年有所改善,但应收账款占比还较高。
近两年受益于脱硝市场启动业绩弹性大,未来有多项新监测可保障持续增长,首次给予“审慎推荐-A”评级。近两年,受益于脱硫脱硝等大气治理市场的火热状况,公司脱硫脱硝烟分监测系统销售将为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弹性。
目前,公司水质监测业务也开始布局,同时还有重金属监测等相关课题在研究中,新监测项目将保障公司未来的持续增长。预计公司2013~20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8、0.66、0.78元,目前股价对应2014年PE 估值为34倍,相对合理,首次给予“审慎推荐-A”评级。
燃控科技:深耕垃圾处理,期待丰收时节
研究机构:国联证券撰写日期:2013年07月11日
事件:2013年7月12日,公司公告与徐州市睢宁县人民政府签署垃圾焚烧发电项目BOT投资框架协议,本次签订的仅为合作意向书,属于双方合作意愿和基本原则的框架性、意向性约定,框架协议书付诸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均存在变动的可能性,具体的合作方式和投资金额依然存在不确定性。
点评:
新签睢宁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框架协议,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垃圾处理项目范围。继前期公司对垃圾发电项目进行整合之后,公司近期又与睢宁县人民政府新签署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框架合作协议,继续深耕垃圾焚烧发电领域,拓展项目合作范围。本次项目拟由公司采取特许经营模式,以BOT 投资方式运作,随着后期的项目公司注册成立后,睢宁县人民政府与项目公司将签署城市生活垃圾《特许经营协议》,特许经营期为30年,自项目批准建设之日开始计算。本项目建设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预计投资额为3.8亿元,将采用热电联供方式满足城区供热需求。如果该框架协议后期能够执行,公司将拥有定州、诸城、乌海、睢宁等四大垃圾发电项目,合计日处理垃圾规模可达到2900吨,垃圾处理规模进一步扩大,其中诸城、乌海、睢宁项目将直接纳入公司的合并报表范围。随着睢宁项目的继续推进,后续将逐步进入开工建设期并将投入运营,将给公司积累更丰富的垃圾发电运营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并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入,对公司未来的业绩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继续维持“推荐”的评级。由于该项目目前仍然是框架合作协议,对业绩的贡献为时尚早,我们维持原来的盈利预测,预计13年、14年、15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1元、0.55元和0.73元,以7月11日收盘价8.97元计算,对应的市盈率分别为22倍、16倍、12倍。由于公司未来将深耕垃圾发电项目,不断投入更多的资源
积累垃圾发电项目经验,随着该项目后期投入运营,将对公司的业绩影响积极,并且将持续改善公司的现金流,是值得长期跟踪的投资标的,继续维持长期“推荐”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