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研发出无重金属电池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补贴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新能源汽车。而随即产生的电池回收问题也让人关注。据悉,IBM Research近日宣布,实验室研发了一种不需要使用任何重金属的新型电池,原料绝大部分来自海水提取物。新电池降低了可燃性,能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里充入80%的电量。IBM正与奔驰探讨,应用在电动汽车上。据称它将提供更清洁,更高效的替代方法。
电池中的重金属有哪些
根据电池种类不同,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最老的干电池:含锌、汞 镍镉电池:含镍、镉 银锌电池:含银、锌 铅蓄电池:含铅 碱性电池:含锌、锰 锌锰电池:含锌、锰、汞 锂(离子)电池:基本不含重金属
因为动力电池的制造一直非常依赖重金属,Cd、Ni、Mn、Zn、Hg、Pb等重金属的用量一直居高不下,报废的动力电池也将带来极高的重金属污染风险和重金属处理成本。特别全球动力电池生产厂商对钴矿的开采,在非洲中部行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链,而这种开采对资源所有国而言是掠夺性的。
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现状
2018年多部委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指出,鼓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产业基金,研究探索动力蓄电池残值交易等市场化模式,促进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自此,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即将打开的同时,随着动力电池回收体系的建立,整个行业也将逐步趋向规范化。
梯次利用将电池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成本。动力电池从出厂到报废将经历四个阶段。动力电池的性能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衰减,当动力电池性能下降到原性能的80%时,将不能达到电动汽车的使用标准,但仍可用在对动力电池性能要求低的场合,即进入梯次利用阶段,如储能系统、低速电动交通工具等。当电池性能进一步降低到不适合梯次利用后,再进入回收拆解再利用的阶段。
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7.7万辆,同比增长53.3%,预计2018年产销量突破100万辆。而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的动力电池用量水涨船高,由此也引发对后续废旧电池流向和回收的担忧。巨大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与保有量,一旦动力电池报废,基数之大可以想象。而事实上,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即将迎来第一波报废高峰。2018年动力电池报废回收将达6.39万吨,同比增长129.99%;到2020年回收量将达24.76万吨,回收市场未来将是百亿级规模产业。在2018~2020年,中国将累计报废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13~20万吨,到2025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35万吨。
2018年废旧动力锂电池从中回收的钴、镍、锰、锂和铁等金属所创造的回收市场规模将超50亿元,到2020年将超100亿元。而随着回收技术的提升与产业市场繁荣,到2022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150~200亿元之间。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国家政策利好不断,多家电池生产相关企业也已经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积极布局,谋求先发优势。
目前进入梯次利用的动力电池已能达到2000次的使用寿命,其在储能领域的表现优于铅碳电池。在快递物流领域,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可以降低一半的使用成本,在低速电动车领域,梯次利用的动力锂电池比铅酸电池具有循环寿命长、能量密度高等优势。2018年梯次利用市场规模将达8.98亿元,而回收拆解市场规模则是3.19亿,从趋势来看未来梯次利用将是主流,但目前只有少数量梯次利用示范项目,真正有梯次利用产业化的企业还是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