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资讯
辉山乳业强制退市怎么回事 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回暖
2019-12-21 10:08  点击:561

辉山乳业强制退市是怎么回事辉山乳业老板曾是辽宁首富,有一天被做空机构盯上,当天暴跌了85%,随后,停牌至今,直到12月18日晚间,被港交所取消上市地位,俗称强制退市。

辉山乳业退市

18日晚间,港交所发布公告称,辉山乳业的股份自2017年3月24日起已暂停买卖。2018年3月27日,联交所上市部认为该公司并未符合《上市规则》第13.24条有关拥有足够业务运作或资产的规定,故根据《上市规则》第17项应用指引将该公司置于除牌程序的第一阶段。

联交所分别于2018年9月27日及2019年5月3日将该公司置于除牌程序的第二及第三阶段。在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于2019年11月15日届满前,该公司并没有提交任何复牌建议。因此,联交所决定取消该公司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作为辽宁沈阳老牌乳企的辉山乳业,于2013年在香港上市,在2017年3月24日之前,市值约为400亿港元。

股价崩盘之后,2017年12月7日,辽宁省盘山县人民法院公布,辉山乳业董事长杨凯因“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被列入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而就在去年,他还作为辽宁省首富登上过胡润百富榜。

辽宁昔日首富成老赖

辉山乳业成立于1951年,前身是沈阳农垦总公司下属的国有企业。据介绍,1998年底,沈阳农垦总公司将沈阳地区的多个畜牧场、牛奶公司、乳品加工企业整合在一起,组建了“沈阳辉山乳业集团”。

据了解,2002年沈阳乳业还是东北最大的液态奶企业,液态奶产量仅次于光明、三元和伊利,排全国第四。当年沈阳乳业进行了改制,引入外部资金进行合资,由国有控股变为中外合资。

2004年7月,沈阳市农垦联合企业总公司彻底退出沈阳乳业,沈阳乳业又由中外合资变为外资美国隆迪独有,杨凯为沈阳乳业新任总经理,负责日常运营管理。

2004年12月,在美国隆迪取得沈阳乳业全部股权5个月后,总经理杨凯获得了沈阳乳业50%的股权。辉山乳业上市招股书里的解释是,“基于杨凯对沈阳乳业及所有其他合营公司所做的贡献”,业务伙伴将沈阳乳业的50%权益转让给杨凯。

随后又经过了股权转让和经营实体变更,最终在2012年8月,杨凯成为辉山乳业的大股东和董事长。

2013年9月辉山乳业实现了港股上市,上市后股价从3元多下跌到1.2元,然后又涨回3元左右,一直持续到2017年的3月。

2016年杨凯以260亿身家,登上了胡润百富榜,排在第66位,也是辽宁首富。

失信被执行人即俗称的“老赖”。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将会有许多不良后果,比如在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信用惩戒。

据统计,辉山乳业债务危机爆发时,涉及的金融债权高达上百亿,涉及70多家债权人,包括23家银行,十多家融资租赁公司以及部分P2P、私募机构。

乳制品行业发展前景

中研产业研究院《2019-2025年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奶业正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特色乳业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羊奶、马奶、驼奶等液态奶及奶粉等乳制品需求量逐年上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多个行业都出现了营收千亿元的企业,但乳业目前尚未出现营收破千亿元的企业。

《中国奶业年鉴》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液态奶的渗透率超过90%,中小型城市的渗透率在50%左右,农村地区的渗透率仅为20%。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发展空间较大,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乳制品市场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乳制品的消费需求量呈明显上升趋势。2018年中国乳制品消费量接近3000万吨,但人均乳制品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从目前我国几年大型奶业企业的数据也可以看到这种增长的趋势。根据蒙牛财报显示,2018年实现营收689.77亿元。同比增长14.7%,净利润30.43亿元,实现48.6%。2019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5.6%。

新疆草场广布、草地资源丰富,奶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事实上,这几年新疆的乳制品行业发展并不快。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新疆共有乳制品加工企业40余家,其中11家年销售额逾亿元。

同样,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乳制品也不具备显著竞争力,虽然我国的牧场发展很快,上市公司也在积极布局上游,但直到现在我国还是世界上第一大乳制品进口国。

据了解,乳制品行业的产业链较长,上游主要为饲草种植和奶牛养殖,下游则包括乳制品加工及销售。在上下游中,存在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两张皮”的现象。

据了解,面对瓶颈,我国许多乳制品企业开始由数量扩张向整体优化升级、由传统养殖向产业化市场发展的转型期。可克达拉市创锦牧业有限公司把目光放在发展高端乳制品上,公司乳制品厂计划明年3月开工建设,依托优质牧场和高品质奶牛生产高端乳制品。

实际上,随着国内乳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内乳业巨头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伊利和蒙牛均提出了2020年营收破千亿元目标,两家企业均出海收购,加快市场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