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教育资源库
纳兰性德是谁?横亘于纳兰容若生命中的三个悲情符号
2018-02-26 17:13  点击:49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一年后太子更名胤礽,于是纳兰又恢复本名纳兰成德。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母亲爱新觉罗氏是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是女真叶赫部首领金石台。金石台的妹妹孟古,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于古典诗词而言,我尤其喜欢纳兰的词,这个曾将所有往事都化为红尘一笑的清代词人,一直都是我心中最孤傲的美男子。“人生若只如初见”,我想,纳兰定然不会是滚滚红尘中的那个倦客,撇开驻留在他身上的所有悲情,倘若只是留下初见时的一切美好,倘若能够忘却旧时的背叛、无奈和伤心,纳兰的人生境界将会何等的灿烂美妙?

纳兰容若

纳兰容若

然而,在纳兰短暂的一生里,当繁华过后,终是逃脱不了曲终人散的厄运。他的一生都只活在澄澈碧洗而又冷冽清扬的诗词中,恰似三月的梨花,在春光最茂盛的时期中哗然凋谢,清丽背后一直都隐藏着浓浓的伤感,这个毕生都在追求完美的男子,终究摆脱不开孤寂和落寞,在时间的流水里,那些飘零的树叶漂浮成了他疼痛的一生。

纳兰的人生停止于烂漫的年华,短暂三十载,却唯美得容不下半点瑕疵。因为《纳兰词》,初识纳兰,欣赏;再识纳兰,便是怜惜。那么,到底是什么促就了这个才情男子的悲情命运呢?

我想,横亘于纳兰生命中的悲情符号不过有三:一是烙印在他青葱年华中的那份可望不可及的爱恋;一是穿插进他坎坷仕途上灰色之痕;再就是飘荡在他夏花般唯美诗行里的短暂履历。